对乌江上游支流花溪河水进行了一年的监测,测定了DIC含量和δ13 CDIC。结果显示DIC含量在1.73~4.53mmol/L之间,δ13 CDIC的变化范围-9.6‰~-3.6‰,反映了碳酸盐岩的主要控制作用,δ13 CDIC和DIC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,表明有机质分解作用、生物作用对河水DIC也有着重要影响。冬季河水主要来自花溪水库,水体与大气CO2同位素平衡时间较长,加之少量地下水直接的补给使河水具有一年中较高δ13 CDIC和DIC含量。春季光合作用增强,δ13 CDIC达到一年中最高,DIC含量下降。夏季水体DIC库受有机质分解作用控制,δ13 CDIC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,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使得DIC含量处于一年中较低水平。在夏季晚期光合作用和CO2的逃逸使得δ13 CDIC升高变化但DIC含量下降。秋季有机质的降解导致δ13 CDIC的负向变化,同时伴随DIC含量的升高。 |